9. 学习阅读:华熙生物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
创建时间 | |
---|---|
标签 |
华熙生物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(上)
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随着玻尿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熙生物”)被凤凰网、澎湃新闻等媒体曝出与小股东股权纠纷,华熙生物深层次的
第一部分:如何阅读一篇教科书式的商业成功史
这篇文章最有趣的地方,在于它将赵燕光鲜的成功故事与她被指控的“不义”行为并置,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。
- 当文章说:“赵燕……不甘于留校任教转战海南下海淘金。”
- 这段话完美地诠释了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两种路径。一种是像“中国玻尿酸之父”张天民那样,用知识搞科研;另一种是像赵燕这样,将“生物系”的背景,巧妙地转化为在北大EMBA课堂上结识产业创始人(凌沛学)的“敲门砖”。事实证明,后者通往财富的道路,显然更有效率。
- 当文章说:“赵燕总结称‘我一直提倡……钱跟在人的后面,这样才不会走偏’。”
- 这句话本身没有错,但需要一个主语。在华熙的商业实践中,这句话更像是:“你们做事,我的钱跟在你们所有人的后面。”无论是联合创始人崔广平23年未见分红,还是早期员工8.8亿的财富被2亿“回收”,都清晰地说明了,钱最终只会跟在一个人——“女王”本人的后面。
- 当文章说:“赵燕的价值观一直是坚持、坚守、创新、担当。”
- 这句话需要结合具体案例来理解。
- 坚持——坚持23年不给联合创始人分红。
- 坚守——坚守“留股不留人”的原则,确保公司利益(她自己的利益)最大化。
- 创新——创新地将合作伙伴的6000万欠款,通过一笔复杂的股权代持操作,最终变成一场让对方“不适格”的诉讼。
- 担当——当所有危机爆发后,选择沉默,“担当”起了让舆论自行发酵的责任。
- 这句话需要结合具体案例来理解。
第二部分:从“学习”视角——“玻尿酸女王”的商业方法论
这是关于如何在中国特色商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深度案例。我们可以从中“学习”到几条核心法则:
- 第一课:精准的“价值发现”与“价值剥离”。
- 赵燕的成功,始于对玻尿酸“一个分子锁住1000个水分子”这个核心价值的敏锐捕捉。但更关键的,是她后续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,成功地将这个技术的价值与技术的创始人(凌沛学、张天民等人)进行了剥离。最终,技术和产业留在了华熙,而创始人则黯然离场。这展示了资本运作的最高境界——不仅要获得资产,更要获得资产的定义权和叙事权。
- 第二课:利用“规则的模糊性”实现利益最大化。
- 无论是崔广平“没有体现在股权及资产层面”的分红权,还是许新升那笔被“口头约定”冲抵的6000万欠款,都体现了赵燕对商业规则中“模糊地带”的极致利用。她深知,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,人情、关系和口头承诺有时比白纸黑字的合同更重要,但也更不可靠。她正是利用这种不可靠性,为自己未来的“翻脸不认账”预留了充分的空间。
- 第三课:“担当”的艺术——重新定义责任。
- 文章中,赵燕的公开言论总是充满正能量与社会责任感。这是一种高明的叙事策略。当面对纠纷时,她选择沉默,将问题归结为对方的“贪婪”或市场的“误解”,而自己则永远是那个“从善心出发”、“为大局着想”的领导者。这种重新定义“责任”的能力,让她在多次舆论危机中都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- 第四课:危机即是转机——利用危机完成产业布局。
- 文章提到,华熙生物在港股“股价跌跌不休”时,她没有消极等待,而是果断选择私有化退市,并借机完成了向C端护肤品市场的全面转型,最终才有了科创板的千亿神话。这说明,在她眼中,没有所谓的“危机”,只有尚未被利用的“机遇”。
总结
这篇报道,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复杂、多面、充满争议却又极其成功的商业女性形象。从“高级黑”的视角看,她的言行之间充满了值得玩味的巨大反差;而从“学习”的视角看,她的每一步操作,都堪称一部关于中国式资本运作和权力游戏的活教材。这,或许比任何商学院的课程都更加真实、深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