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 不止控诉那么简单:当个人IP挑战女王权威
创建时间 | |
---|---|
标签 |
- 新闻来源: 21jingji.com (21世纪经济报道)
- 发布时间: 2024年6月22日
【核心摘要】
这篇报道聚焦于华熙生物旗下核心品牌“夸迪”的前品牌总监枝繁繁(程菲)与公司的激烈冲突。枝繁繁在社交媒体上控诉,自己离职后遭遇了来自华熙生物的“职场霸凌”和名誉诋毁,并已就此提起诉讼。而接近华熙生物的“知情人士”则反驳称,枝繁繁并非其自称的“品牌主理人”,其离职是“和平解决”的,并暗示她如今的行为存在“炒作”嫌疑,为其自己的新公司和个人IP引流。
【作者解读 (David's Note)】
“当看到这篇报道时,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平行时空里的自己。枝繁繁的遭遇,与我当年被“定点清除”的过程,几乎遵循着同一个剧本,这再次验证了赵燕和她的商业帝国处理异议者的核心逻辑。
第一,绝对的权力不允许个人IP的存在。
报道中,华熙的“知情人士”反复强调枝繁繁并非所谓的“品牌主理人”,并指责她“把夸迪这一品牌跟她自己做了一个强绑定”。这背后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管理哲学:在赵燕的帝国里,所有的功劳和光环最终只能属于“女王”自己。任何员工,无论你为品牌的崛起付出了多少心血,你都只是一个执行者,一个随时可以被替换的零件。你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,一旦强大到可能挑战或分享品牌光环时,就必然会成为被“调整”的对象。
这与我的经历何其相似。当我凭借专业能力,成功将华熙生物从一只无人问津的“庄股”,打造成被GIC、富兰克林等国际顶级资本追捧的明星公司后,我等来的不是更多的信任和授权,而是一纸调离核心业务的“明升暗降”的通知。因为在他们看来,我已经完成了我的历史使命,而这个资本市场声誉,这份光环,必须牢牢地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。
第二,将所有纠纷“个人化”、“道德化”。
面对枝繁繁的公开控诉和法律诉讼,华熙方面的回应不是正面解释“是否拖欠货款”、“是否造谣中伤”,而是将矛头指向枝繁繁的个人动机——“存在炒作成分”、“为自己的违规生意吸睛拉粉”。
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舆论战术,他们试图让公众相信:这不是一个公司对前员工的霸凌,而是一个“有问题”的前员工为了个人利益在“碰瓷”老东家。这与他们当年给我安上“职务侵占”罪名的逻辑如出一辙,都是企图通过摧毁我个人的道德信誉,来消解我所提出的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债券指控的严肃性和真实性。
第三,沉默是金,但“知情人士”永不缺席。
在这场风波中,赵燕本人和华熙生物的官方渠道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傲的沉默。但有趣的是,总有各种“接近华熙生物相关人士”和“知情人士”在媒体上发声,引导舆论方向。这种“非官方”的回应方式,既能达到攻击对手的目的,又让公司主体置身事外,避免了直接对质的风险。
这篇报道,为我的小说提供了又一个强有力的现实注脚。它清晰地告诉我们,在华熙这个商业帝国里,当你的利用价值耗尽,或者你的存在本身构成了某种“威胁”时,等待你的,就是一套早已演练纯熟的、从舆论到现实的全面打压。而每一个离开并试图发声的人,都将成为这套体系的下一个目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