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. “女王”速成指南:从银行提款,到炼成千亿帝国

创建时间
标签

最近,华熙生物的“玻尿酸女王”赵燕总被各种负面新闻缠身,一会儿是“强制回收员工股票”,一会儿又是“23年不给合伙人分红”。而华熙生物的回应,永远是那副高深莫测的沉默。

很多人觉得奇怪,一个把“担当”、“善心”挂在嘴边的百亿女富豪,怎么总在钱上出问题?

其实,大家都想错了。要想真正看懂赵燕,你不能只看玻尿酸,那只是她摆在台前的漂亮产品。你得往后看,看她那座由钢筋水泥和巨额贷款堆起来的地产帝国,看她背后真正的“后台”。今天,我们就来开一堂顶级的商业案例课,讲一讲这本“女王速成指南”,看看一个千亿帝国是如何从银行的后门炼成的。

第一步:找到你的“孙德顺”——不是谁都有资格,成为银行的“优质客户”

任何一个商业帝国,都需要一个取之不尽的“金库”。当别人还在为一笔小额贷款跑断腿、磨破嘴的时候,“女王”赵燕已经在北京长安街上,一个接一个地拿下地标项目。她靠的是什么?仅仅是她自称的“豪赌”的魄力吗?

别天真了。她不是找到了银行,而是找到了那个能让银行听话的人——中信银行原行长,孙德顺。

孙行长是个有“格调”的人,受贿9.795亿,却“不收现金,嫌太低端”。他喜欢“专业化”的利益兑现,尤其偏爱给“房地产老板”批贷款。一个急需巨额资金的“地产女王”,一个特别喜欢给房地产老板放水的“格调行长”,他们的相遇,不是偶然,是“商业模式”的双向奔赴。

第二步:把“贷款”炼成“投资”——“金融小魔女”的魔法,需要一个懂行的观众

赵燕曾不无自豪地对身边人说,她是**“金融小魔女”**。现在我们才明白,她真正的“魔法”,是将银行的贷款,炼成自己和“后台”的私产。

在我的小说里,有这样一个情节:华熙集团为一座已经被抵押了三次的华熙国际中心,向中信银行申请35亿巨额贷款。在任何正常的风控眼里,这都是疯了。但它却成功了。为什么?因为负责对接的,正是孙行长的亲信——温暖

这个过程,就是一场完美的炼金术:

  1. 孙德顺负责提供“魔法能量”——无视规则,强行批贷。
  1. 赵燕这位“小魔女”则负责搭建“炼金炉”——她旗下那些股权结构复杂、关联交易频繁的地产项目和投资平台(比如华熙昕宇),成为了孙德顺那些“影子公司”进行“价值投资”、分享利润的最佳场所。

一个提供审批权的筹码,一个提供资本运作的赌场,钱从银行的左口袋,经过赵燕项目的“魔法阵”过一遍,就“合规”地进入了他们各自的右口袋。

第三步:用“合规”的外衣,行“特事特办”之实——魔术的精髓,是让观众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的

一场完美的魔术,不仅需要魔术师,还需要全套的“托儿”。

当“小魔女”赵燕和“炼金师”孙德顺在前台表演时,背后有一整套的专业团队在为这场“魔法”进行“合规性”包装。

他们每个人,都是这场盛大魔术不可或缺的“道具”。

当“后台”倒了,女王的“魔法”还灵吗?

如今,为女王提供无限“魔法能量”的孙德顺倒台了。那个曾经坚不可摧的“保护伞”破了。于是我们看到,各种“翻脸忘义”的往事开始浮出水面,被强制回收股票的员工开始举报,合作多年的伙伴也开始追讨旧账。

这并不奇怪。毕竟,当魔术师的道具箱被查抄时,我们才发现,那些凭空变出来的鸽子,原来都是别人家丢的鸡。

都说小胜靠智,大胜靠德。但有时候,大胜靠的可能既不是智,也不是德,而是你认识哪个行长。现在,那个行长不在了,“女王”的“芳华”,还能持续多久呢?